「反思限年升等與教師評鑑」論壇實況

高教工會 ╳ 政大社科院 ╳ 政大教師會

【論壇精采內容錄影】

從1998年台大在校內訂定《教師評估準則》算起,台灣的「高教評量」制度也已經實施二十年了。這二十年來,不同領域的學界人士,對系所評鑑、教師評鑑、限期升等、KPI…等評量制度的批評,可以說是從不間斷。畢竟,評量制度不僅關聯到個別學校的發展、教師的工作內容、學生的受教權利,甚至因為它與校內/外/國家權力結構盤根錯節的鑲嵌在一起,它與整體國家的高教政策也緊密相關。回顧來看,我們可以說要理解這二十年來的高教變遷,必須面對評量制度帶來的影響;而現在正是仔細與徹底反思高教評量體系的時候了。

9月26日晚上,高教工會與政大社會科學學院、政大教師會共同合作舉行論壇,由政大社會系黃厚銘老師主持,邀集包括:政大法學院林佳和老師、東吳大學法律系胡博彥老師、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張國聖老師,以及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周平老師,分別從各個角度(包括切身經驗)對當前大專院校內「教師評鑑」與「限年升等」制度與實務,進行深刻的檢討與反思。

綜合討論時間,南華大學應用社會系周平老師發言。
政治大學法學院林佳和老師
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張國聖老師
主持人政大社會系黃厚銘老師
東吳大學法律系胡博硯老師
政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江明修老師
高教工會理事長、政大勞工研究所劉梅君老師

在這場論壇中嚴肅的詢問是:

到底評量制度是否真的提昇了高教品質?

它到底帶來了什麼樣的制度效果?

人說:「除了作假與流於形式的弊病之外,評量制度造成的是大學權力結構的集中化」。有人認為:「它破壞了學術工作者內在的自律精神,轉而變成應付了事的心態」。有人則認為:「評量制度挖空了學術的自由根基,研究愈來愈庸俗化,失去邊緣與創新的可能性」。

此刻,我們該停下腳步,認真思考台灣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高教環境的時候了!我們需要思索:「我們真的需要評量嗎?」或者問:「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大學?」而這些問題,開放給所有人來共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