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於2020年11月向法院聲請解除康寧大學董事會職務,目前正在籌組公益董事推選小組,將全面改派公益董事。
此案為2007年《私立學校法》修法以後,教育部首次對營運中的大專校院,向法院聲請全面解除學校董事職務,改派公益董事[1]。各界教育團體(含本會康寧大學分部)與康寧大學師生,皆非常關注與期望。
然而,近來在推選小組成立前,竟屢傳「中信金不排除入主康寧大學董事會」、「多家財團探詢入主康寧董事會」等傳言,甚至有被批評為「禿鷹集團」的勢力私下與康寧教師接觸,爭取入主可能。引起康寧師生緊張不安,擔憂教育部已私相授受特定財團,損及公益董事會之純正立場。
為了清楚表明康寧大學教職員生的期望,本週二(二月二日)下午一點,有上百名康寧教職員生,在教育部前舉辦集會,訴求推動康寧董事會「民主化」與「公益化」,盼教育部與推選小組支持。
現場康寧教職員生每人手持小蠟燭,環繞校徽點亮,象徵「教職員生共治,康寧永續經營」,並高呼期望:「康寧董事會民主化 教職員生要過半」、「康寧董事會公益化 財團禿鷹勿盤算」、「捍衛校園民主,拒絕財團入主」、「南北校區依教職員生比例推選公益董事」。
康寧大學教職員並向教育部提出一份〈康寧大學教職員對公益董事推選原則的連署書〉,提出兩項訴求:一、新成立之公益董事會應以康寧大學教職員生為主體,其組成應有康寧大學教職員生代表達二分之一以上。二、康寧大學其餘推選之公益董事,應為社會公正人士,而非特殊利益或財團之代表。該連署在短短三天內,已有超過一百五十名康寧大學教職員連署,佔康寧全校兩百名教職員的七成五以上!
對於讓康寧董事會「民主化」的訴求,康寧大學教師代表呂莉婷(康寧大學護理科教師、高教工會康寧分部召集人)表示:「我們認為,唯有命運與學校休戚與共、禍福同享的教職員生推派代表參與董事會,取得過半席次,方為確保康寧大學日後永續、正派經營的保證。藉由讓康寧董事會「民主化」,也能開創私校民主治理的典範。」
面對「財團入主」的提案,康寧大學教師代表回應:「我們固然竭誠歡迎校友、個人乃至於企業捐款支持康寧大學,然在確保學校依公益正常經營的目標下,我們對於由特定財團代表「入主」董事會明確表達婉拒,亦不同意「捐款換董事席次」等損及教育公共性的作法。學校若有財務短期短缺,應尋求能同時維護教育公共性的其他措施因應,而讓公益董事會組成回歸民主與公益原則,維護康寧師生權益。」
康寧大學教職員表示:康寧大學109學年度學生人數3,465人,新生註冊率達94.18 %。學校所設護理科、數位影視動畫科、應用外語科、企業管理科、資訊管理科、視光科、嬰幼兒保育科等科系辦學績效良好,台北校區招生狀況始終穩定,每年皆幾乎滿招,口碑亦佳。以學校現況條件而言,只要正常辦學,避免不正介入,並無生源上與財務上的明顯困難。若公益董事會能依循民主與公益原則成立,更可建立校內友善的溝通互動機制,甚至與教職員簽訂團體協約,提升康寧健全發展。
高教工會與他校教師代表,也到場聲援,呼籲教育部珍惜此一機會,打造民主與公益的私校董事會,讓康寧大學新董事會成為私校治理典範。
高教工會代表強調:過去包括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台灣觀光管理學院、及人中學等原本由公益董事接管的學校,都曾發生僅因有財團宣稱願意「捐資」,公益董事就全數轉讓予財團代表「入主」學校董事會,爾後卻發生財團董事會快速將學校大量科系停招、大幅裁員,甚至試圖主動停辦或合併以爭取退場後不正利益的荒謬狀況。
在此些案例中已可觀察到國內已有少數有心人士,結合政商人脈與法律專業,四處盤算「入主」私校,但取得董事席次後卻不把正常辦學當優先考慮,反而屢屢發生「主動清空師生」、「把學校轉手給他人」、「把教職用以酬庸退休官員」的荒謬行徑,猶如「禿鷹集團」一般。教育部應當引以為戒!勿再重蹈此種將私校恣意送給財團,但卻葬送師生應有權益的情況!
[1] 2007年《私立學校法》修法,將原本第32條規定,當學校董事會違反教育法令又無法整頓時,「主管機關」得解除全數董事、重新組織董事會之權責,程序改為現行第25條「由主管機關向法院聲請」解除董事職務。自此之後,大專校院中僅永達學院之董事會於學校停辦5年後遭教育部依該法聲請解除全數董事;其餘如亞太學院等則僅是因部分董事從缺、無法議決重要事項,而由教育部向法院聲請補派部分臨時董事。2020年11月17日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109年度法字第318號,通過教育部所聲請解除康寧學校財團法人全體董事,是教育部於2007年修法後對仍在營運中的大專校院首起解除全數董事並獲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