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察院之大學兼任教師權益調查報告/多元評鑑論壇

各位同仁:

今年五一勞動節前夕,高教工會於教育部前舉辦了「反對高等教育勞動非典化」 戶外記者會,工會細數目前在大專校園內常見的八種非典型勞動類型,要求改善、以重建高教工作者的勞動基準。監察委員已經開始感受到此種現象對於高等教育的傷害,葛永光委員依據高教工會提出的訴求資料,自動調查了此項議題,其調查報告並已於10月11日公佈於監察院的網頁。
 
調查報告提到:「兼任教師及編制外專案教研人員與專任教師及研究人員負擔同樣義務,卻不可獨立申請研究計畫案,亦無法享有專任教師之教學與研究資源,平均月薪偏低,缺乏穩固之退撫與保險保障,與專任教師及研究人員嚴重同工不同酬,顯非公平合理。教育部對此現象允宜重視,採取有效改進措施,以保障兼任教師及編制外專案教研人員工作權益,俾提昇大專校院教研品質。」並對大專校園內其他非典型雇用型態亦做了檢討。
 
這項調查報告顯示,工會的行動已經成功促使國家監察機關認知到:保障工作權益才能夠提昇教研品質。工會將再接再厲,繼續籌劃後續的行動來保障高教工作者的勞動權、以提昇學生受教環境與整體研究品質。
 
文化批判論壇第97
回歸市場或重建職業倫理?——多元評鑑之可行性探討
 

教育部主導的威權評鑑制度在學術輿論的壓力下已近崩解,基層教師有人主張回歸市場機制,取消一切的評鑑制度;有人認為應該不可因噎廢食,應該改善現有評鑑制度。為了回應評鑑的反彈聲浪,教育部的第二週期高教評鑑制度將大專院校分為前段與後段班,五年五百億的頂尖大學與連續拿到四年教學卓越的前段班學校改為自評,而其餘後段學校維持原來評鑑制度。這個分化大學的作法,雖然減弱菁英大學反對評鑑的壓力,完全忽略了教育資源分配下的課責問題,讓分配到最多教育資源的學校免責,而分不到教育資源的後段大學繼續消耗形式資源於無意義的評鑑行政。我們的高等教育需要評鑑嗎?如何進行評鑑?何謂多元評鑑?我們可否在市場機制之外找到評鑑的新思維與新方法?這個問題值得高等教育工作者進一步來思考。

 
時間:2012年11月4日(日)下午14:00-17:00
地點:慕哲咖啡(台北市中正區紹興北街3號,近捷運善導寺站出口6,地圖
 
主辦單位:文化研究學會、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主 持 人:賴鼎銘(世新大學校長)
與 談 人:林敏聰(台灣大學物理學系教授)
                洪裕宏(陽明大學人社院心智哲學所教授)
                彭明輝(清華大學動力機械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