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快報第190期】 荒腔走板的大學教師評鑑

言在理 ∕ 某私立科技大學人文社會領域副教授

 即使是一個立意美好的政策,如果不考慮執行者的心態,任其私意操弄,挾權刁難,那麼,落到受規範的公民身上,很有可能就是一場災難,正所謂:「通往地獄的道路,都是由名為善意的地磚鋪成的。」

 大學教師評鑑,美其名是要協助大學教師提升專業知能,似乎立意良善。但筆者身為大學基層教師,在教學現場的最前線,所見所聞,卻完全不是這回事。我看到的是,學校管理階層,把教師評鑑當成箝制教師的工具,把原本不是教師的工作,一項一項強加在教師身上,讓教師喪失法律保障的專業自主,還有職場尊嚴。

 猶記剛到學校服務時,行政單位還懂得尊重老師,有什麼活動需要老師擔任評審協助,會客氣的來詢問老師能不能幫忙,結束後還會給教師一點微薄的酬謝,幾百元的禮券或小禮品之類,一往一來,互動融洽。現在呢?都省了,發個通知給全校教師,說學校某行政單位要辦活動,例如畢業典禮會場缺招待人員,徵求教師協助,意者回函登記,發給10分服務證明。我真的不知道大學教師什麼時候竟變成需要這樣兢兢業業去當服務人員以求教師評鑑過關,而不是以一個知識份子的身分關心社會,以宏觀的眼光洞見時代所面對的課題,運用自己的專業謀求解決之道。教師評鑑,提升了教師知能了嗎?

 可別以為有10分服務分數可拿已經很不錯了,學校高興的話,一兩年就修一次評鑑辦法,一模一樣的工作,一模一樣的評分項目,10分變5分,每一項都砍一半,教學、研究、輔導及服務都一樣。得分減半,就是工作量要加倍。想通過評鑑,就咬著牙苦撐吧!沒有錯,學校不需任何理由,不必告訴你為何一模一樣的貢獻立刻貶值一半的原因,評鑑辦法就是改了,當教師的,只能接受。血淋淋的勞動剝削,正在校園裡上演。

 也許時代在改變,時下已經不再流行尊師重道那一套,也用不著教師們自發的教育熱忱。什麼犧牲奉獻省省吧,上頭自然有辦法驅策基層教師,拿到他們想要的績效。

好吧,就算迷信於關鍵績效指標的教育高層官員們認定,只要由上而下地要求,就會帶出有數字呈現的成果,但當一個學生來到研究室找老師聊天,原本話題可以天南地北,生活上、學業上、未來出路、生涯規劃、先就業或先升學……原本師生們能自在地聊天互動,現在呢,教師拿出一張表單帶著歉意請學生簽名證明教師有做輔導,一小時2分啊,再聊一下湊個輔導一小時吧?誇張嗎?沒錯,這就是長官們要的KPI,「輔導一小時2分」,數字是出來了,但同時學生也失去對老師的信賴了:老師只是為了自己的評鑑分數,哪會真的關心我!師生間的熱度降到冰點,各位主管教育的官員大人們,數字底下,像這樣子的情況,真的對學生好嗎?

 大學的學術自由與教學自主,是有法律明文保障的,目的是在防止學術教育專業受到行政力的干擾、扭曲。教育部身為行政機關,本該提供資源協助大學辦學,這才是行政機關的本分。原本在教育部提供教學計畫申請,補助經費,讓各大學中「有需求的教師」(請注意,這6個字極為重要!)能夠完善其課程,這是對的;然而一到推動深耕計畫,教育部就踰越本分,越俎代庖起來了!

教育部藉由分配經費之便,要求各大學「提升教學品質,落實教學創新」,並且告訴大家像翻轉教學、PBL教學、師徒制教學、觀課制度和各式各樣掛上「創新」名義的教材、教法、實作教學……這些都是好東西,都是可以提升教學品質的,是它想要推動的,明白的向各大學傳遞這樣的訊息,各校如果要來向我教育部申請經費,上繳的深耕計畫申請書裡,好好地發揮吧!

於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全國大學校園吹起一股「新就是好」、「改變等於進步」的課程改革風氣,用一種近乎宗教狂熱的信仰動力,乘著資本主義趕流行絕不落人後的浪潮,推出五花八門各種名為「創新」的課程,並立即沾沾自喜地認為如此已然提升了學校的教學品質了!

以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該校將所謂的遠距教學、數位教學、全英語教學、微型或創新創意課程、深碗課程,或新開的選修課,都變成校方自稱的「精進課程」,彷彿只要跟「新」這個字沾上邊,就是課程品質的保證;至於其它課程便立刻被貶值為「一般課程」了!

這所北部某科技大學,還把「新就是好」的偏執思想,形塑到該校新修訂的「教師評鑑辦法」中,該校教師,如果有機會擔任所謂的「精進課程」授課教師,不管這門課後來實際上教得好不好,立刻就能拿到教師評鑑中「教學項目」足以過關的關鑑高分;反之,教師如果只被分配負責校方認定的「一般課程」,就算他把課上得再棒也沒用,因為這項通過教學項目的關鍵高分就與之絕緣,「教學項目」沒機會得到足夠的分數,該教師的「教師評鑑」就等著「不通過」了。

該校這種不問實際上課品質如何,只管有沒有被分配到「精進課程」就評定教師教學表現的做法,這種先天性區分課程貴賤的「課程種姓制度」,究竟有何教育學的學理依據,或是其來有自的效法他校,或是該校自己充滿「創意」的匠心獨運,不得而知,但這種非理性的做法,確實是讓人感到瞠目結舌了!

 其實認為課程「只要新就是好」的觀念,稍作理性思考就能知其謬誤。一門口碑好的舊課程,其中含有多少該授課教師多年的教學經驗積累、對學生反應的觀察、對教材不足處的逐年補充、和教師自己身心成長的痕跡…反觀一門新開的課,一切都還有待觀察學生反應、記錄注意事項、累積授課經驗、思考改善策略…,正如新手駕車,尚需多加留意,怎能立刻斷言這門課具有良好的品質?

就像時下紅到不行的「翻轉教學」,也不能認定它就是教學起死回生的萬靈丹,它也有它適用的教學環境,並非所有課程一體適用,都能得到好處。我相信教育部那些標榜「翻轉教學」為進步教育思想,並以之作為各大學申請深耕計畫「提生教學品質、落實教學創新」項目經費審核指標的官員們,還有不管懂不懂反正一定把「翻轉」寫進計畫提交出去的大學端主管們,他們一定沒看過《遠見》雜誌早在2015年8月就刊出的「打破翻轉教育的四大迷思:翻轉≠最棒的教法,公開觀課不是看熱鬧」這篇報導,也一定沒看過推廣翻轉教學不遺餘力的葉丙成教授所寫的「被強迫的翻轉廉價又荒謬」這篇文章。

創新教學不是不好,但應該是「有需求的教師」自主性的認同採用才對,否則硬逼著大家非要照官方認定的教學模式上課就極為糟糕。如果你硬叫人家採用你認定的創新教法,就要新得有道理,要去跟舊的做對比,要能理性地講出新的好處在哪裡?要足以讓老師信服。好比台大葉丙成教授的「機率與統計」用翻轉教學上得有聲有色,但不會因此就讓哈佛大學Sandel教授以傳統講述法進行的「正義課」黯然失色。甚至我更進一步認為葉教授的課精采可期,恐怕這和他充滿教學熱情的人格特質有關,反倒不是來自翻轉教學模式本身的效益。

即使讓葉教授循傳統模式講述課程,指導習作,學生們也必能獲益匪淺。葉教授曾大聲疾呼:「從一開始,我們就不希望翻轉教學又變成一種長官們趕流行,強迫大家施行的教育方式……過去這種強逼老師就範的模式,從來就沒有真正成功扎根的…老師們想把學生教好的這股熱血,豈容被當做趕流行、做績效的指標?……長官們似乎老是搞不懂,在教育改革上,和煦的太陽才能讓人真心改變,冷冽的北風只會讓人唾棄!」

我相信所謂的長官們必定是睡著了,因為時至今日,大學為了符合深耕計畫「提升教學品質」的績效指標,整個大學教學現場,瀰漫著一種非理性的盲目崇拜:不管學科屬性、不管學生程度、不管教師人格特質,彷彿只要「安裝翻轉」,這門課程就一定會好棒棒!長官們一定沒想到,原本可以來學校上課和老師面對面的學生,為了滿足「遠距教學」的形態,硬是改成讓學生透過網路上課!

「遠距教學」原本是為了彌補學生無法到教學現場的支援措施,現在為了讓課程革新績效指標出來,刻意讓學生不要到教學現場,好讓「遠距教學」上場,這現象何等荒謬!為何台灣學術界、教育界近年會吹起一股浮華虛矯之風?我想繼大學、研究機構重要主管論文抄襲醜聞,及掠奪性學術期刊與研討會浮濫的歪風之後,下一個要出包的,就是大學裡那些數不清的名稱華麗但內容貧瘠、貌似新奇帶趣卻毫無知識承載度的的過度包裝課程了!

 荒腔走板的大學教師評鑑,教學部分已如上述。研究呢?如北部某科技大學,修改新版「教師評鑑辦法」時,把「研究項目」過關門檻的難度,提升2-3倍(如:非I級期刊論文的第一作者,2年一篇變成2年三篇),校方不說明變難的原因,但同時在研究項目的計分中,另開了一個方便之門:有一個「承接校級發展型計畫替代研究」的項目,符合的教師可以得到讓研究足以過關的高分。

先說明,這所科技大學並非研究型大學,研究產能原本一般,學校新辦法一出,研究要求難度遽增數倍,教師們叫苦連天,許多教師自知無法過關,紛紛走向這方便之門,趕快想辦法向校方請求承接一個可以替代研究的「校級發展型計畫」,實際上說,就是深耕計畫。

學校因此輕易得到了執行深耕計畫所需的教師人力,但弊病是什麼呢?其一,教師原無變動課程教學形態之需求,承接計畫後只能硬加改變,這不是從課程專業來做考量。其二,教師不是自發性承接計畫,計畫內容或許與教師專業無關,如此教師只是被當成一般行政人員使用,辦理活動。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研究學術,原本就是大學教師不可規避的正職,《大學法》第1條:「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今天校方竟能這樣子移花接木,自設與研究無關的任務,來「替代研究」!校方有這樣的權限,可以允許教師不做研究,做別的事來代替嗎?而且分數還是加在「研究項目」中!於是我們會看到:某些教師有研究論文產出,但因研究分數不夠而不能通過教師評鑑;而有些完全沒有論文產出的教師,研究項目居然高分過關!

 如今聽聞政府欲修惡《教師法》,將「限年升等」與「教師評鑑」的強制資遣懲罰條款直接入法,並且放寬教評會剝奪教師工作權的通過門檻。須知,在許多學校,教師的升等前提,是要通過教師評鑑的。但主管教育機構,多年來放任各校隨意訂立、修改違法侵權的「教師評鑑辦法」,讓校方惡搞教師不聞不問;如今又要以各校漫無標準,任意修訂,不受規範,毫無公正性可言的「教師評鑑」,及以之為前提的「限年升等」來箝制教師,剝奪教師們的勞動力及工作權,這令長年遭受行政干擾及勞力壓榨的廣大基層大學教師,情何以堪!

在此懇請亟欲修法的教育官員們,是不是能先檢討檢討各校那些荒腔走板的教師評鑑辦法,把那些違反法規、侵犯教師學術自由及教學專業自主的部分,好好滌清掃蕩一番,等到教師評鑑制度真的健全了,真的可以提升教師專業知能了,各校教師升等管道中,有心人士用來卡別人所放置的石頭都清空了,所有的教師們都能不受行政干擾安心地做學術研究了,屆時再來提出對大學教師升等的相關要求,也還不遲!

(圖片出處: 該圖片由Myriams-Fotos在Pixabay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