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通知】出路與配套:台灣高教唯一轉機-邁向公共化!兼對四大總統陣營候選人高教主張總批判

依據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於2022年發佈的研究報告揭露:台灣政府常態補助公私立大學公共高教經費,僅佔GDP的0.39%(即便含競爭型補助仍不足0.5%),不但與OECD國家平均達1%落差極大,更在OECD各國間居「倒數第一」。此外,教育部公布資料顯示:103年度,教育部對大專院校補助經費約789億元,至109年度,對大專院校補助經費僅微幅增加至805億元。然而,自103年至109年度七年間,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自16.26兆元增長至21.74兆,漲幅近34%。同期間,中央政府總預算規模由1.94兆元增加至2.1兆元,漲幅超過8%。相反地,教育部對大專院校經費補助占「中央政府總預算」以及「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同期間都呈現持續大幅下降的惡化趨勢!

回顧90年代起,政府為迴避國家對高等教育發展的責任,刻意放任私立專科浮濫升格改制科技大學,導致如今大專院校容量多達六成以上為私校。在政府補助私校辦學經費僅占約兩成的財務結構狀態下,私校辦學經費超過六成高度仰賴學生繳交學雜費支應,不但造成公私校資源嚴重不均,私校學生繳交高學費卻承受教育資源遠不如公校學生的不平等待遇。更嚴重的是,私校一旦面臨少子化浪潮衝擊、導致生源驟降時,將立即面臨嚴重經營危機,種種辦學亂象自然隨之層出不窮。

簡要來說,台灣的高等教育發展除了『患不均』(公私校得到國家公共資源挹注比例相差極為懸殊)以外,更嚴重存在著整體『患寡』(國家整體對高教公共資源投入長期過低)的問題,這才是台灣高等教育發展至今最大的危機與困境!在當前台灣高教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工會認為,台灣高教未來唯一轉機與向上提昇的出路,唯有透過提高國家對高等教育公共資源的投入,並同時強化、落實對私校的各項監管,逐步全面落實「高教公共化」的最終目標

工會將於明日下午一點半舉辦記者會,清楚闡明對於推動公共化目標的論述與主張,以及過程中,必須對現行私校強化各項監管的種種配套措施,工會也將會在記者會上比較四位總統候選人有關高等教育發言與政策主張,提出總體批判與呼籲。

記者會結束後,工會將緊接著舉辦【從補助私校學生學費政策談推動高教公共化進程】論壇,邀集各校關切高教公共化發展的老師們深入與談及討論。

 

  • 記者會時間:2023年10月 17日下午一點半
  • 記者會地點:台大校友會館3A會議室

 

 

 

回應行政院有關高教經費占GDP比例之謬誤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2023.10.17

日前,行政院回應立法委員質詢,聲稱「2019年台灣高等教育經費占GDP比率為1.2%,非0.39%」,並質疑本會過去所揭露「我國公部門高等教育經費佔GDP比例」之數據有誤。本會特此回應與澄清:

  • 統計上,高教經費分有「公部門」及「私部門」來源,「公部門」主要指政府對公私立大專校院編列的預算補助;「私部門」主要指自學生學雜費的收入及產學合作收入等。僅有前者反映了政府挹注高教所承擔的經費,後者則否。高教工會2022年發表的研究報告,針對的是我國「公部門」投入高等教育經費佔國內GDP比例嚴重偏低(常態性高教經費僅佔GDP的39%),遠低於OECD國家平均「公部門」高教經費佔GDP達1%的問題,以顯示我國政府對高教經費挹注不足的客觀狀況。
  • 然而,行政院日前透過媒體表示「2019年台灣高等教育經費占GDP比率為2%,非0.39%」,刻意未區分「公部門」及「私部門」高教經費,透過把「私部門」高教經費(主要為學雜費及產學合作收入)混入,掩蓋我國「公部門」高教經費佔GDP的比例低下問題。這種混入儘管固然讓數字比例能表面上上升,但其實是依賴廣大學生學雜費來灌水膨脹數據,而迴避了政府責任。
  • 而且,就是計算包含公部門及私部門的整體高教經費佔GDP的比例,2019年OECD國家的平均也達5%,高於台灣的1.2%(《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 (2023年版)》,頁72)。何況,台灣高教學生入學率遠高於OECD水準,但不論是公部門或總體的高教經費卻低於OECD水準,這更反映了我國「每生」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其實,行政院若願意真誠面對政府在高教經費的責任,還應當公佈平均「每生」能取得「公部門」高教經費的跨國比較,就此而言我國將更顯不足。
  • 最後,行政院長陳建仁在立法院回應立委質詢聲稱「39%這個數字只計算教育部經費,未包含國科會給予各大學研究經費,數字並不正確。」但就是按照教育部最新出版的《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 (2023年版)》,我國2019年公部門高教經費佔GDP比例也僅有「0.5%」,還是遠低於OECD平均標準0.9%~1%(頁72)。至於此一公部門高教經費佔GDP比例0.5%的數據的正確性與否、是否有應計入而未計入,其實統計單位已有修正,按照該出版品於統計表4-1特別增添了說明5.提及,「我國「高等教育」經費係依照OECD定義區分「公部門」(含政府補助款)及「私部門」」計算而成,相較於《教育統計指標之國際比較 (2022年版)》等歷來教育統計已有改正(過去在2018年以前,我國基於錯誤統計方式,將公立大專校院整體經費即視為「公部門」,私立大專校院整體經費視為「私部門」,而宣稱公部門高教經費佔GDP比例有0.7%。本會於2022年公開提出指正。),若又有應變動之處,自當客觀回歸國際統計標準為之,而非任意基於特定目的而美化變動。

 

私校公共化及私立學校法制改革之必要與具體訴求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2023.10.17

我國政府在加大補助私立大專校院學雜費的同時,也應同步修改私校法制,加強私立大專的公共監管。理由在於,一方面,政府向私立學校挹注更多的教育經費補助,就應當同步加強對私立學校的監管,才能確保挹注的公款合乎補助目的實現。二方面,我國私立學校長年來各種人謀不贓、「校產淪為私產」的爭議頻傳,現實上本有加大公共監管力道的必要。

我國私立學校財產管理及人員任用缺乏充分的私校法令管制與內外監督,其實是政府多年來遺留的缺失。2016年私校法修法於立院審議遭擱置以來,就未見執政當局有意積極改正,導致如今私立高教在少子化、財團介入等挑戰下更加嚴峻。如今,政府及各黨派既然願意在私校經費補助上進行大規模調整,當然該一併檢討對私校的監管法令及政策,使得私立學校的「公共化」不只是經費層次的政府買單,也是治理層次的公正及民主。在這樣的目標下,我們提出以下私立學校法制的修正訴求,要求執政團隊視為最優先的改正措施:

一、治理的民主化與透明化

(一)、私立學校諮詢會成員增列教育工會代表及學生代表

(二)、增列私校法定公益董事、教職員生董事

(三)、設置公益監察人及教職員生監察人

(四)、資訊公開:董事會成員名單應公告於學校資訊網路、董事會會議應全程錄音、董事會會議記錄除法令規定外應於一個月內公告於學校資訊網路。

(五)、強化財務監督:為強化公益董事、教職員生董事與監察人之監督,規定法人或學校主管機關、學校法人董事及監察人,得隨時派員或委請會計師檢查其財務報表、財務報表查核簽證報告、內部控制等事項。

 

二、防止私校董事家族化、幫派化與濫權

(一)、降低董事間具有血緣關係人數比例、限制監察人身份

(二)、董事連選連任限制:明定董事連選得連任以一次為限,並明定每屆期滿連任人數比例。

(三)、董事回歸無給職

(四)、董事會、監察人、正副校長及一級行政主管身份限制:鑑於私立學校家族化情形嚴重,規定學校法人之董事長、董事、監察人之配偶及三等親以內血親、姻親,不得擔任校長、副校長及一級行政主管。

(五)、附屬機關或相關事業盈餘撥用比例規定:明定附屬機構或相關事業每年應提撥二分之一以上之盈餘用於改善師資、充實設備及撥充學校基金。

 

三、去階級化

(一)、鼓勵私校降低學費、增加獎學金:為促進教育機會均等之實現,將私立學校降低收取之學費或增加提供獎助學金,列為獎勵條件之一。

 

四、退場與教育資源公共化

(一)、主管機關重組董事會接管辦學困難私校

(二)、學校停辦之條件及停辦學校之師生權益保障

(三)、避免轉型圖利:校產不應以轉型之名流於非屬原始設立目的之其他非營利法人,使私校董事仍可掌控或處分校產。

  • (四)、私立學校退場暨教育公共化基金:為確保私校校產重新回歸教育使用,以充實台灣公共教育資源並促進教育公共化,設立私立學校退場暨教育公共化基金。

(五)、解散清算校產強制歸公

 

 

 

四大總統候選人陣營對高教政策主張整理與批判

各陣營

高教政策主張

政策主張邏輯不一錯亂之處

綜 合 簡 評

賴清德

投資高等教育

l   每年定額補助私大學生3.5萬學雜費

l   擴大公私立大專弱勢學生助學額度最高2萬元

l   緩繳學貸本息每月收入提高至5萬元,展延至12年。

恐淪為選前單一政策紅利煙火!缺乏以公共化為目標的總體政策考量與配套。現行推動政策存在多數與「公共化」背道而馳之矛盾。

 

教育部與國發會繼續用錯誤數據框騙國人,否認過往政府對高教公共資源投入過低之事實!

選舉考量

點放煙火

總體政策

相互矛盾

侯友宜

l   學貸免繳本息寬限期,從畢業1年延長為2年

l   定額補助私立大學學生學雜費,逐年補助增至5萬元

先批評學費補助政策,隨後又拿香跟拜加碼,邏輯錯亂,顯見對高教問題連基本理解都缺乏!

 

完全迴避對台灣高等教育現行核心問題與困境提出具體改善主張。

連最基本問題理解都缺乏

柯文哲

l   台灣高教支出僅佔GDP比重逐年增加至1%

l   調漲大專院校學生學費

一方面承認台灣高教支出占GDP比重過低,主張逐年增加至1%,然政策上竟然主張透過調漲學生學費,惡化公私校學生不平等待遇。

請鬼拿

藥單

郭台銘

l   逐步提昇高等教育經費至總GDP的1%

l   減輕教授非必要行政工作與招生負擔

一方面批評學費補助政策,一方面卻宣稱將逐步提昇台灣高教經費至總GDP的1%,然是否由政府直接增加公共資源投入語焉不詳,刻意模糊。

話術漂亮

主張空洞貧瘠

整理: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四大陣營的共同心魔

迴避、放任對私立大專院校各方面的實質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