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費高漲,將壓垮學生和教育!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聲明 2012.3.23
近日教育部長提出調漲大學學雜費的主張,對此,我們作為致力高教改革和師生權益的工會團體,要嚴正表達反對的立場。站在台灣公私立大學受雇者們的角度,我們和學生及家長們的權益,是休戚與共的。
學費調漲與否,不只是一個單一的政策,反映的是台灣政府日益支持「市場基本教義」意識形態,在這種想法下,學費調漲的同時,政府也會減少給予大學公共資源。事實上,這只是拿學生和家長的血汗錢,來貼補政府應承擔的公共責任而已;這絲毫不會擴張教育資源,也自然無法改善教育品質。我們認為,目前的高等教育百病叢生,需要的是在各層次上進行細緻、民主的改革(包括資源公平分配、合理化勞動條件、匡正扭曲的評鑑制度、妥適因應少子化…等),而不是把「市場」當成萬靈丹。
過去十年來,台灣大學畢業生的起薪不但從未成長,甚至已從平均28000元掉到26000元,「青年貧窮化」已是新生代的夢靨。揹負學貸壓力的學子越來越多(根據統計,目前每年申請學貸的高中職以上學生,已超過40萬人),每日被迫奔波在課業、打工之間,政府怎麼忍心再調漲學費?政府若願考量學生承受的壓力、物價攀升,此刻反而應當投入資源,讓學費適當「調降」才是。這種立即能改善青年貧窮問題的政策介入,絕非是「擴大學貸申請條件」此種延後問題的措施,所能夠替代的。
實際上,讓學生揹負助學貸款,更將掩蓋結構性的高學費問題。一個國家應該要以讓年輕人出社會前即負擔債務為恥,沈重的助學貸款,將引發更多的問題,包括:青年貧窮化、無法專心於課業需打工還債、大學教育淪為投資、因負擔債務不敢生子之急速少子化、社會不穩定…等。對於當前充斥焦慮、紛亂的台灣社會,調漲學費可預期將危及社會穩定的基礎,日後之惡果,仍是要我們全民社會承擔。例如英國自2000年以來不斷調漲本國學生的學費,已造成學生借貸壓力高升,並於去年發生罷課抗議。年輕人看不到希望,導致去年夏天爆發大規模暴動(riot)。學費高漲就是其中一個近因。
學費高漲也會影響到高等教育的正常發展。若學費不斷攀高,日後學生將被迫選擇熱門、能「回本」的科系,才能早日攤還教育費用;而冷門但重要的基礎學科,則將乏人問津。長期來說這將導致整個大學教育的「職訓化」、「商品化」,讓追求真理的殿堂被扭曲為汲汲營營的商家。我們怎麼能放任這趨勢進一步摧毀我們的大學教育!?
總結而言,政府補助學校經費比例不斷下降、平均每人高教經費逐年遞減,造成高教品質惡化且不均;政府近日僅思索「挖東牆補西牆」的方式,例如教育部長所謂「漲公校學費,齊一公私立大學學費」或「漲公校學費,做私校弱勢生『教育券』」的做法,無助於問題根本解決。要解決此等問題,「教育公共化」、「擴充、均衡公共教育投資」,才是現階段應提出的關鍵原則。財政困難往往是政府的說詞,但是,我們要知道,政府如欲擴充普及高等教育,本來就有投入充足經費之義務。提供充足普遍的公立高等教育,幾乎是世界先進各國皆為遵循之圭臬。
進行進步的稅改,課徵資本利得以擴大稅收,應是教育公共化之重要配套方案。要從根源把餅做大,使稅收不再只是由中低收入的老百姓負責,而要讓財團承擔更多繳稅責任,才有可能支持一個公共化的教育體制。我們認為這才是教育部真正該投入心思,與行政院其他部門進行跨部會協商之重要事項。請勿再以片面修辭,推卸責任,而使情況日形惡化,錯失改革良機。
甫剛成立一個月的高教工會,日前通過的「工會目標」,第一項就是「達成公平的高教資源分配,追求社會正義」。對於學費政策如何符合更合理的公共資源分配,以及進行公共監管,我們要求政府在決策時必須納入學生團體、家長團體、教育工會代表,以避免進一步的社會衝突。
我們要重申,在台灣高等教育風雨飄搖的今日,教師、職員、學生、家長的權益,是休戚與共的。我們不同意政府為了逃避公共責任,做出任何損害學生利益的事情,我們不容許這類決策損害整個高等教育的品質,出賣我們共同的大學。我們將持續說明這些原則,致力於拯救台灣高教免於「市場化」、「商品化」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