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的高教評鑑

一份由高教評鑑董事進行的後設評鑑,代表的是誰的聲音?
 
高教工會在9月25日發表來自基層教師的高教評鑑之評鑑結果報告,結果令人遺憾。就像學生不願接受成績死當的結果,高教評鑑中心馬上以考題不公、施測對象有問題及高教工會不是經認證等理由,來回應第一周期評鑑成效不彰,已引發基層教師不滿與批判的事實。
 
本次調查恪守研究基本精神,問卷設計精神在「彰顯評鑑制度對大學的貢獻」,因此主要題型皆採正面表列方式,避免引導式的負面性引導作答,以減少對大學評鑑「污名化、混淆化」。調查目的是針對第一周期系所評鑑作業成果,廣徵大專院校同仁意見,盼提供關心高教發展的社會大眾、教育部及高教評鑑中心參考。
 
問卷填答者都是基層教師,在自然作答狀況填寫回應。所有學過社會研究方法者皆知,問卷回收率高低所代表的意義,在自然填答狀況下,一份調查問卷回收率70.1%,及另外一份問卷1.5%,兩者代表什麼樣的意義?
 
100年度校務評鑑後設評鑑於各大學接受實地訪評時至學校發放問卷,填寫完畢再由學校統一寄回,評鑑在即,高達70.1%的問卷率代表高教評鑑中心的威嚇成效,如何反映受辦單位真正的心聲?而高教工會發給教師自由填答的網路問卷回收率低,真正反映教師真實狀況與處境,在評鑑壓力下不願表態,及無暇顧及公共事務參與。
 
我們很遺憾,高教評鑑中心仍自我感覺良好,繼續以作假的精神來製造大家對評鑑滿意的佳績。我們也很難過,有這麼多學校的工作人員屈服在評鑑中心退場機制的淫威下配合演出。更令人不齒的是高教評鑑中心宣稱以公開招標方式委託第三公正團體辦後設評鑑,但卻是以高教評鑑中心5位董事掛名的台灣高等教育學會得標,用納稅人錢,再次進行評鑑的假後設評鑑。
 
聽基層教師聲音
何謂第三公正機構?高教評鑑中心以教育部官員為班底的權力結構,及用大量教育經費支持的專業作假能力,確實不是高教工會及一般社會團體有辦法做到的,高教工會沒能力動員一堆行政人員填答問卷,更不可能被認證為第三公正機構。
 
不用利誘、無須加權,願花時間上網填答問卷的701位受訪者,代表的是無法或不願站出來反映大專基層教師的真實處境。我們希望高教評鑑中心不要再假科學評鑑的說法,浪費公帑地自己評鑑又自己做後設評鑑,認真到各學校去開第一周期高教評鑑座談會,應可聽到各校基層教師與職員真正的聲音。
 
2012年10月01日 蘋果日報    作者:戴伯芬
作者為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