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介紹:
除了服膺更殘酷的競爭邏輯;除了更自我剝削、無止盡配合各項要求;除了認賠殺出「離開學術界」之外,我們,還能夠有共同探尋變革與出路的其他想像嗎?
當高等教育產業與學術界的穩定工作機會越來越少,越來越高比例取得博士學位後的學術工作新兵,即便耗費越來越長的時間,艱困地流轉於專案教師、博士後研究人員,甚至兼任教師等各種形形色色、缺乏聘僱穩定保障的狀態,仍遲遲無法求得一份穩定教研職位的年代。
想要辛苦地在兼顧生計與家庭考量、從事研究、教學工作等各種要求間尋求平衡成了幾乎難以企求的不可能任務。相對的,更常見到的是,長期處於蠟燭多頭燒、分身乏術、更缺乏安定感的高壓狀態。
這一切,幾乎會成了近五到十年來高教/學術新進工作者的普遍、共同困境。
不久前,翻譯自美國作者克里斯多福.凱特林(Christopher L. Caterine)的《離開學術界》一書,在台灣的高等教育產業(及學術界),特別是新進工作者以及產業後備軍社群中,引發了熱烈的討論與反響。然而,對於仍有志於學術工作、仍期許以進入高等教育產業從事教研工作為志業者而言,除了認賠殺出「離開學術界」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值得我們集體共同探尋的出路?
事實上,對國家與社會來說,放任「流浪博士」自生自滅、讓更多學術工作者處於高度不穩定就業狀態,不但是國家人力資源的嚴重錯置與浪費,對台灣的高等教育產業/學術界、整體社會乃至於國家總體發展,必然也將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高教工會長期以來,一直以改善高教環境、追求社會正義、保障及促進高教受僱者勞動權益為目標。這些年來,持續指陳批判台灣高教產業內,即便在根本不受少子化影響的公立大學或研究機構,高教工作者所面臨到同樣朝向日益不穩定化發展的趨勢:不受任何續聘保障的專案教師、鐘點費低到外界根本難以想像的兼任教師、人數不斷擴張卻一樣完全缺乏保障的各類博士後研究人員…
此次【高教新聲的心聲】座談,工會邀請了包括主持人在內,皆已取得博士學位的四位高教工作者,他們分別處於求職中的兼任教師、專案教師、博士後研究人員以及專任教師等不同階段與身分狀態,齊聚一堂共同分享他們一路走來的「求生」經驗。更重要的是,也希望開始與工會一同思索,除了個人主義式的求生經驗與法則外,是否也該是時候,對整體高教產業(學術界)的環境與結構,提出其他具體變革想像與改革藍圖。
主持:
黃芸茵(清華大學教育學院助理教授)
與談:
王費瑜(台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助理教授)
王乃雯(世新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何俊頤(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研究學者)
日期:2024年6月16日
時間:13:30~16:30 (自由入場)
地點:台北市中山區中原街3號(捷運松江南京站或行天宮站步行10分鐘)
主辦: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邀請對象:
- 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生
- 剛進入高教產業/學術界的助理教授、講師或博士後研究人員
- 有志於學術研究的年輕學者
- 任何對高教環境有想法的朋友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vAtVQHGKFUgTVaAc6
關於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
台灣高等教育產業工會於101年2月成立,依工會章程第4條宗旨為「本會以團結高等教育機構所有受雇勞動者,維護勞動條件與尊嚴,推動大學治理民主化,促進學術自由與教育資源分配之公平正義為宗旨」,現任工會理事長為周平教授。
成立宣言中,我們宣示將以神聖的勞動三權(團結權、協商權和爭議權)為基礎,追求以下目標:
- 達成公平的高教資源分配,追求社會正義。
- 營造進步的高教校園民主,落實大學自主。
- 匡正扭曲的高教評鑑制度,提升高教品質。
- 捍衛基本的高教勞動條件,保障勞動尊嚴。
本活動無需費用,自由入場。
為方便預估人數,請填寫報名表單,個人資訊依《個人資料保護法》辦理。
想了解更多,請至高教工會網站 https://www.theunion.org.tw/
聯繫我們:
02-25077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