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政府勞工局於12月8日上午召開「高教工會與聖約翰科技大學之協商資格會議」,並於會中正式認定聖約翰分部會員數達過半門檻,具依團體協約法與聖約翰科技大學協商之資格!
後續工會將持續推動簽訂團體協約的工作,感謝各位會員的支持,大家辛苦了,團結就有力量!
—————————————————–
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處境?
要改變當前的處境只能透過集體的力量,團結才有希望!工會便是力量的匯集點。透過工會我們馬上可以展開如下的行動:第一、提起勞資爭議(調解與仲裁);第二、與校方進行團體協約的談判。
高教環境惡化,我們就只能抱怨嗎?
隨著高等教育環境逐漸惡化,我們對自身的工作現況都有諸多不滿,但也都明白私下抱怨無法解決問題。多數同仁會循著校內/官方行政管道或私下、或公開的「向上反映」;諷刺的是,正是由於這些溝通管道與民主機制都失效了,高等教育才會不斷的浮現問題:我們卻仍向著這些本身就是問題的管道尋求正義!
結果就是:工作環境愈來愈糟,而自己也變成校方的「眼中釘」了。當然,比較「有辦法」的人可以透過諸多方式找到生存之道,但這也只能暫時解決個別問題,無法阻擋全面的惡化,而且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是:那些有辦法的人為什麼要幫你呢?
如果既有的管道與個人的對抗無法解決問題,那我們到底要如何才能改變自身的工作處境?如果我們真想好好教書,不願違背良心,更不想再成天抱怨,那又該如何行動呢?
工會就是集體的力量
要改變當前的處境只能透過集體的力量,只有團結才有希望:工會便是我們力量的匯集點;而且根據工會法第35條的規定,校方不能因為受僱者加入工會而對其有不利之待遇,這保障了受僱者團結的基本權利。
最重要的是,透過工會我們馬上可以展開如下的行動:
第一、提起勞資爭議(調解與仲裁)
雖然工會並不認同當前法令現縮(主要是公立)教師與職員勞資爭議的權利(參見「被不當限縮的爭議權」),不過,目前只要是在私校發生的減薪、欠薪、欠費(導師費、鐘點費)、苛扣年終獎金、不當的工作與職務安排、利用教師評鑑改變工作條件、變更聘約內容(如增加附約)、因參與工會而遭受不當待遇(包括:解聘、停聘、不續聘或資遣等)…等等,都可以透過工會,向勞工行政主管機關提起爭議。
第二、與校方進行團體協約的談判
除了爭議權,工會還有與校方談判的協商權,這是團體協約法明文保障的權利。重要的是,跟受僱者相關的各項權益,都可以與校方進行談判,譬如:各項工作條件(薪資、責任鐘點、津貼、獎金、調動、資遣、退休、職業災害補償、撫卹)、申訴升遷與獎懲制度、安全衛生與各種福利設計、校內各項組織的設立與功能、校方應提供何種必要之資訊、協約適用範圍與有效期、參與校方的經營範圍、以及雙方都同意協商的任何事項等,都可以談(請參見團體協約法第12條)。
事實上,除了聖約翰分部外,工會也與多個分部合作推動團體協商,包含華夏科大、康寧分部等。而且根據教育部發給各地教育局的函釋(請參見教育部的函釋[1]與其附件[2]),已經明確指出了: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或學校遇有教師工會提出團體協約協商要求時,務必於接獲協商要求60日內提出對應方案,無正當理由者,不得拒絕協商,否則可能被提交勞委會裁決,甚至被處以罰鍰。
可見團體協商已成為官方必須要認可的正當程序了。
內部民主的重要性
要進行集體爭議與協商之前,我們最重要的任務便是要確保民主的參與過程。我們必須要在民主過程中擬定訴求、確定行動方案,以及形成組織,否則極可能在未來的協商與爭議過程中,因不同意見而產生內部分歧,進一步導致參與協商與爭議的代表失去支持,最後被校方各個擊破。工會存在的目的便是要確保民主的溝通方式所帶來的真正團結效果。
現在就應當開始行動
根據工會的觀察,台灣高等教育的沈淪已經到了不能不行動的地步了。毫無正面作用的形式化評鑑,不僅徹底違背了學術自主的精神,還進一步導致校方隨意壓迫老師的惡果。在這種狀況下,許多私校還以少子化為藉口,謀求退場的土地利益,不斷惡意降低老師、職員與各類工作者的勞動條件,更罔顧學生的基本受教權。
我們此時應當要儘快加入工會,參與爭議與團體協商,共同促進一個向上的力量,一起挽救台灣的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