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2022高教年度總體檢:揭五大病症!教育部開錯處方,病情加劇惡化!

2022年即將進入尾聲,台灣高教一年來發生什麼樣的問題?今日高教工會召開記者會,盤點年度的高等教育狀況,進行「年度體檢」,綜合發佈2022年台灣高教出現的「五大病症」。

 

工會揭露,2022年台灣高教的「五大病症」包括:

 

一、《私校退場條例》上路,卻以「雙軌制」留存校產溢流漏洞。

 

在各界矚目下,《私校退場條例》於2022年5月三讀通過上路。表象上,退場條例規範了私校預警、專輔、停招、停辦、解散的程序,以及制定了教職員離退慰助金的標準,且管制學校法人於學校停辦後兩個月即應解散、剩餘校產應由政府重新規劃使用…等,可說相對於《私立學校法》有更為明確的規範。

 

然而,《私校退場條例》的法案內容仍留存了諸多問題,並未能通盤解決過去私校退場時師生權益及校產公共性受損的狀況。包括:通過立法的條例中,被列入「預警學校」的門檻過於嚴苛,私立大專要全校「五成」系所師資質量不符基準,才要「預警」及「專案輔導」。專輔學校不得強迫學生轉學,但仍然可以申請停招並於隔年停辦學校,屆時學生仍須被強迫轉學。條例要求發給離退教職員工慰助金,但對「資遣」及「退休」做了差別規範,未規範「退休」慰助金標準。專輔學校及全面停招後,加派、重組之專任教職員學校董事,未明定應經「選舉產生」,留下產生爭議漏洞。以及專案輔導學校仍可於專輔2年內申請合併、改制或改辦,若通過即可規避全面改組董事會及校產歸公等公然漏洞。

 

更有甚者,在退場條例正式施行後,教育部竟立刻主動對媒體及各界提出「雙軌制」的說法:只有被列入專輔的私立學校才要適用退場條例;私立學校只要還沒被專案輔導前,退場就可以不適用《私校退場條例》,而可以回頭使用《私立學校法》,退場毋須重組董事會及限期解散、校產歸屬也有逃逸空間。此種官方宣稱不但無視退場條例作為特別法的優先性,而且更是在政策上形同公然向私校辦學者宣示「逃逸路線」,使「預警」變成逃逸通報,埋下了未來數十所私校退場時師生權益及校產歸屬的不確定性,及預留種種因人設事的不正空間,毫無合理性可言。

 

此一病症反映了我國教育主管機關長期以來與私校辦學者利益的曖昧不清,不將師生權益與教育公共性置於優先考量,導致就是有意立新法處理問題,竟還是刻意留存諸多漏洞。

 

 

二、在職碩專班亂象頻傳,差別管制孳生「學店化」亂象。

 

2022年的高教新聞中,一大特點是多所大專的碩士在職專班,因傳出政治人物畢業生撰寫論文傳出抄襲等學倫爭議,引發各界強烈關注。

 

但在受到熱議的個案背後,更重要的是,我國大專校院在職專班的浮濫開設與品質爭議,其實背後是政府一手所主導。

 

我國教育部對大學開設在職專班,儘管歷經2022年的風波爭議,還是繼續維持「差別管制」:相對於開設一般碩士班,大學若開設「在職專班」,政府容許只用較少師資就可營運,卻可收取無上限的學費,收支還可以自由運用。加上政府容許「在職專班」的入學門檻、畢業學分與論文水準可與一般碩士班有別,但一樣都可授予碩士學位。在「差別管制」的結構下,經費不足的大學及系所自然紛紛爭取開設在職專班,儘管能指導論文的師資不足、學生準備參差不齊,都未有檢討。

 

在職專班亂象頻傳,不該只是選舉攻防的花絮。若政府不正視此種「差別管制」所滋生的「學店化」溫床,未來恐將掏空我國高等教育的正常生機。

 

 

三、《專案教師實施原則》發佈上路,但刻意缺漏續聘保障。

 

教育部於2022年6月發佈專科以上學校進用編制外專任教學人員實施原則,宣稱將提升對大專專案教師的權益保障,以回應各界與監察院對教育部的糾正指責。

 

但經過仔細檢視,《專案教師實施原則》刻意缺漏「續聘保障」的相關要件,並未規範學校恣意不續聘的行為,導致專案教師「免洗筷化」、「用完就丟」的爭議,仍未解決。

 

實際上,公立大學2008年起、私立大學2014年起,編制外臨時人員都已適用《勞動基準法》,也因此在教學外同時要從事服務、行政工作的私校大專專案教師,2022年4月台中地方法院才做出判決(110年勞訴字第45號),認為大學依法應以「不定期契約」持續聘任,不得一年一聘。但教育部特意端出新辦法,內容卻不但未準用《勞動基準法》規定,也無視繼續性工作應以「不定期契約」進用的勞基法規範,使大專專案教師依然以「一年一聘」至多「兩年一聘」為聘期,甚至若遭遇到恣意不續聘,連「教師申訴」都不可提出!?僅要求學校編列聊勝於無的「慰助金」,用來打發專案老師?

 

台灣高教近年來的一大問題即在於,青年學者缺乏穩定的正式工作機會,無法專注於教學研究的深化上,甚至影響學界的新陳代謝。而只要教育法令容許專案教師的工作保障繼續落空,各大學濫用專案教師以取代聘任正式教師的病態歪風,毫無緩解趨勢;專案教師淪為教師群體中的「次等公民」,被迫兼任行政工作、基本授課達16鐘點等亂象,也難以杜絕。此種狀況不只在私立大學出現,也已普遍發生在國立大學上,正不斷蠶食正常的高等教育環境。

 

 

四、公教退撫改「不確定給付」新制,打擊下一代公教人員。

 

2022年3月,行政院提出公教人員退撫新制草案,預計將2023年7月起初任公教人員的退休金制度,從現行的「確定給付制」,改為不確保給付數額的「確定提撥制」,並且火速由立法院於12月三讀通過。

 

根據高教工會推估,公教退撫新制採取的「不確定給付」制,將使新一代的公教人員退休金銳減。以公立大學新進教師為例,目前平均初任職務年齡約為40歲,就是工作至65歲屆齡退休,以年資25年推估新制所能領得的退休金,其所得替代率將僅有36%,遠比現行年改後的退休金所得替代率約為50%,大幅減少。此舉對於吸引下一代優秀人才擔任公教人員,恐有負面效應。除此之外,現任公教人員因缺乏新血繳納退輔基金,恐怕未來遭逢「二次年改」的基金財務風險也將提升。

 

此一影響下一代公教人員退撫待遇的重大變革,卻在缺乏嚴謹評估與辯論下草草通過,斷送我國運行數十年的公教退撫確定給付制。恐將導致未來高教尖端人才外流、或公教叫在職期間卻得分心外務以積累額外退休金等新病症,埋下隱憂。

 

 

五、教育部官員退休轉至私校擔任「門神」,歪風日趨猖獗。

 

根據工會調查,教育部高官離退之後,轉進私立大專院校任職充當「門神」的角色,截至去年年底,潘文忠擔任教育部長任內,人數不但沒有減少,甚至還增加了十位新的門神!經外界持續批評迄今,不但教育部始終未實施有效的「旋轉門條款」予以管制,甚至還混淆視聽回應表示「雙薪教授」已有所減少,刻意掩蓋長期以來自身高官退休後任職私校、與私校利益勾結互惠的荒謬亂象。

 

上述現象,不但造成我國高等教育問題監管失靈,而且也因此導致「退休門神肥滋滋、兼課專案(教師)慘兮兮」、「添增歲月仍掙錢,退休再任雙餉炮」、「官學兩棲攀權貴,陽奉陰違護私校」的惡質現象充斥著台灣教育界。截至2022年依舊未改!甚至門神人數還不斷追加!

 

而應責司監督行政部門的立法院,面對民間持續高喊「訴求制定旋轉門條款,限制教育部高階官員退休後至私校任職或擔任董、監事,以貫徹利益迴避原則」的呼聲,迄今也是不聞不問,使病症繼續加劇。

 

 

綜上所述,高教工會理事長、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教授周平出席記者會強調,台灣的高等教育狀況體質不良已久,面對種種病症政府卻還一再「開錯處方」,縱容問題惡化。民間與工會各界儘管持續發出批評聲音,官員們卻始終不願虛心檢討,甚至為了利益考量將錯就錯,導致種種本可改正的問題一再惡化。

 

工會副秘書長、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公益董事黃惠芝也在記者會上批評,當前私校退場「雙軌制」保留了校產溢流後門,以及教育部退休官員轉任私校「門神」亂象未改,反映了政府迄今依舊缺乏決心導正高教亂象;同時,新進教師卻得面對編制外聘僱缺乏保障、或未來退休金改惡的後果,毫無公平正義可言。

 

工會呼籲,2022年的高教年度體檢,顯示了諸多病症叢生與處方錯誤,為求來年能逐漸康復,有必要通盤檢討,並挹注充分教育資源,使新一代的高教環境日趨正常。